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汉字 | 濕 |
释义 | 〔古文〕𦒣【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𠀤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𠀤音𥌁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𡀾。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𩔰以形相借。【集韻】漯㶟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𩔰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
随便看 |
|
高三复习网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中常见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05360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