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bì字级:一部首:辛笔画:13结构:左右 法,法度。《诗经·小雅·雨无正》:“~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特指刑法。《左传·昭公六年》:“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参:同“三”。)《后汉书·张衡传》:“览蒸民之多僻兮,畏立~以危身。” 罪,罪名。《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以听狱讼,必三刺。”《汉书·扬雄传下》:“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 刑罚,惩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唯罪所在,各致其~。”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盖杀人者一,余四人,掩其骸尔,安可尽~乎?” 君主,国君。《吕氏春秋·仲夏》:“乃命百县,雩祭祀百~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历选列~,以迄乎秦。” 泛指官吏。张衡《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群~。”《万历野获编·貂帽腰舆》:“宰相为百~师表。” 召,征召。《后汉书·马援传》:“乃~援及同县原涉为掾。”阮籍《诣蒋公》:“~书始下,下走为首。”秦系《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三~草堂仍被褐,数行书札忽临门。” 治,清理。《左传·文公六年》:“制事典,正法罪,~狱刑。”(狱刑:指诉讼之类的积案。) 明,彰明。《诗经·大雅·抑》:“~尔为德,俾臧俾嘉。”《礼记·祭统》:“对扬以~之。” 绩麻,把麻搓捻成线或绳。《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织屦,妻~纑。”(纑:指练过的麻线。)高启《张节妇词》:“儿读书,妾~纑,空房夜夜闻啼乌。” 捕鸟兽的工具。屈原《九章·惜诵》:“设张~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盐铁论·刑德》:“罻罗张而县其谷,~陷设而当其蹊。”张居正《答松谷陈相公》:“机~盈野,凤翔九霄。” 避开,回避。后作“避”。《吕氏春秋·重己》:“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燥湿而已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湣王出亡,之卫。卫君~宫舍之,称臣而共具。”《汉书·董仲舒传》:“舜知不可~,乃即天子之位。” 宠爱,宠幸。后作“嬖”。《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制威。”《战国策·齐策四》:“今王治齐,非左右便~无使也。” 通“躄”。跛足,瘸腿。《荀子·正论》:“王梁、造父者,天下之善驭者也,不能以~马毁舆致远。” 通“璧”。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论衡·说日》:“其合相当如袭~者,日既是也。”(袭辟:两璧重叠。袭,重叠。) 通“壁”。墙,墙壁。《逸周书·时训》:“蟋蟀居~。” 辟pì开,打开。《墨子·非攻中》:“~门除道,奉甲兴士。”《国语·晋语五》:“灵公虐,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则寝门~矣。” 开拓,开垦。《孟子·梁惠王上》:“欲~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垦草仞邑,~地生粟。” 清除,排除。《庄子·庚桑楚》:“至仁无亲,至信~金。”《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服此药,可以~恶。” 批驳,驳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壬人:花言巧语不行正道的人。) 幽僻,偏僻。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战国策·秦策一》:“今夫蜀,西~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邪僻,不正派。《管子·法禁》:“行~而坚,言诡而辩。”《汉书·马宫传》:“诡经~说,以惑误上。” 侧,偏斜。《礼记·少仪》:“有问焉,则~咡而对。”曹操《军令》:“~矛戟,结幡旗。” 鄙陋,浅陋。《左传·哀公七年》:“~君之执事,以陵我小国。”《汉书·艺文志》:“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儒之患。” 通“譬”。比如,比方。《孟子·尽心上》:“~若掘井。”《荀子·议兵》:“以诈遇齐,~之犹以锥刀堕太山也。” 通“椑”(bì)。内棺,紧挨着尸体的棺材。《左传·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桐棺三寸,不设属~。” 通“擗”。捶胸。王褒《九怀·思忠》:“寤~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 通“劈”(pī)。对半破开。《礼记·丧服大记》:“绞一幅为三,不~。” 通“甓”。砖。《汉书·尹赏传》:“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为郭。” ~地~公~谷~舍~世~王~席~邪~易~雍~廱~除~倪~睨~人~王~违~邪~易百~便~大~断~法~诡~湀~悍~后~还~皇~回~机~开~垦~流~墨~般~槃~磐~群~三~委~邪~刑~旋~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