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复,再。《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改为兮。”《论语·公冶长》:“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问。”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缺我斨。”(斨:古代的一种斧子,方孔。)
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或动作的连续。《商君书·定分》:“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东至于菏,~东北会于汶,~北东入于海。”
却又。表示意思转折。《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暴摧折之。”
通“侑”。劝酒。《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思。”(燕:通“宴”,宴饮,宴会。)
通“宥”。宽恕。《礼记·王制》:“王三~,然后制刑。”
通“有”(yǒu)。与“无”相对。《诗经·周颂·臣工》:“维莫之春,亦~何求?”
姓。
高三复习网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中常见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05360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