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jí字级:一部首:竹(𥫗)笔画:20结构:上下 名册,登记册。《战国策·楚策四》:“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五日一见。”(著客籍:把名字写在宾客的花名册上。)《史记·平准书》:“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天子见卜式名,识之。” 门籍。古代悬挂在宫门外的两尺长的竹板,上面写有姓名、年龄、身份等,以备核查出入人员。《汉书·魏相传》:“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长信宫。” 登记,记录。《左传·成公二年》:“王以巩伯宴,而私贿之,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史记·赵世家》:“义再拜受命而~之。”(义:人名,指肥义。) 文献,典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广开献书之路。” 指汇编成册的法令条文。《战国策·赵策二》:“国有固~,兵有常经。变~则乱,失经则弱。” 赋税。《管子·国蓄》:“租~者,所以强求也。” 征收赋税。《诗经·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 籍贯。韩愈《寄崔立之》诗:“旧~在东都,茅屋枳棘篱。” 籍田,古代帝王在京城附近占有的田地。《国语·周语上》:“于是乎又审之以事,王治农于~。” 古代帝王在籍田中亲自耕作,以示劝农之意。《国语·周语上》:“宣王即位,不~千亩。”《史记·周本纪》:“宣王不修~于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 同“藉”。践踏。《汉书·天文志》:“兵相跆~。”(跆:踩。) 通“阼”(zuò)。君位。《荀子·儒效》:“履天子之~,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 姓。汉代有籍福。见《史记》。 籍jiè铺垫。《后汉书·赵咨传》:“使薄敛素棺,~以黄壤,欲令速朽。” 借助。《韩非子·五蠹》:“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籍~记~敛~没~甚~田~帐~设版~承~尺~赤~除~蹈~帝~典~坟~耕~黄~籍~计~寄~举~客~口~狼~名~跆~通~图~温~仙~呴~削~引~乐~酝~蕴~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