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yōng字级:二部首:亠笔画:13结构:上下 和,和谐。《国语·晋语九》:“夫幸非福,非德不当~,~不为幸,吾是以惧。”《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天下,以时~为盛。” 古代执政者撤膳时所奏的乐歌。《论语·八佾》:“三家者以~彻。”(彻:通“撤”,撤除膳食。)《淮南子·主术》:“鼛鼓而食,奏~而彻。” 通“壅”。堵塞。《穀梁传·僖公九年》:“毋~泉,毋讫籴。”遮蔽,蒙蔽。《荀子·致士》:“隐忌~蔽之人,君子不近。”《后汉书·舆服志上》:“相与起作宫室,上栋下宇,以~覆之,欲其长久也。” 通“痈”。毒疮。引申指树干上的瘿节。《战国策·赵策四》:“所谓桑~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优:甚。) 通“拥”。拥有,具有。《战国策·秦策五》:“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 通“饔”。烹饪。《仪礼·少牢馈食礼》:“~人摡鼎、匕、俎于~爨。” 古州名。古代九州之一。《列子·汤问》:“[帝]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姓。 ~蔽~阏~遏~和~睦~穆~容~树~熙~闲~雍辟~丰~三~时~肃~西~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