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yǔ字级:一部首:羽笔画:6结构:左右 鸟毛。特指鸟的长毛。《孟子·梁惠王上》:“然则一~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左传·隐公五年》:“皮革、齿牙、骨角、毛~,不登于器。” 鸟虫的翅膀。《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又《周南·螽斯》:“螽斯~,诜诜兮。”(诜诜:众多的样子。)张衡《七辩》:“京城阿缟,譬之蝉~。” 指鸟类。《吕氏春秋·孟夏》:“其虫~。”《淮南子·原道》:“~者妪伏,毛者孕育。” 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兕:同“兕”。)王安石《材论》:“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以秋鹗之劲翮,加强弩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簳:箭杆。) 箭。江淹《别赋》:“或乃边郡未和,负~从军。”李白《塞下曲》之三:“弯弓辞汉月,插~破天骄。” 古代文舞所执的雉羽。《穀梁传·隐公五年》:“初献六~。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初献六~,始僭乐矣。’” 钓丝上的浮标。《吕氏春秋·离俗》:“鱼有小大,饵有宜适,~有动静。” 旌旗的代称。《国语·晋语一》:“被~先升,遂克之。”庾信《和赵王送峡中军》诗:“楼船聊习战,白~试㧑军。” 五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陶潜《咏荆轲》:“商音更流涕,~奏壮士惊。” 姓。 ~化~客~林~旄~人~觞~书~卫~檄~衣~仪~翼~族白~翅~翠~掉~短~反~鸿~暮~全~铩~析~迅~饮~月~吉光片~霓裳~衣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