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ěr字级:二部首:王笔画:10结构:左右 用珠玉做的耳饰。《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后有遗簪,髠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每有讌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光采,袿裳鲜明。” 垂挂于耳。《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 贯穿其旁。扬雄《蜀都赋》:“两江~其市。” 日月两旁的光晕。《吕氏春秋·明理》:“其日有斗蚀,有倍、僪,有晕、~。”《汉书·李寻传》:“间者日尤不精,光明侵夺失色,邪气~蜺数作。” 剑鼻。剑柄与剑身相接处两旁的突出部分,即镡。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璆锵鸣兮琳琅。” 插。《新唐书·东夷传》:“大臣青罗冠,次绛罗,~两鸟羽。” 通“刵”(èr)。割耳。古代打猎时割取所获野兽的左耳以计算成绩。《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焉。” 通“衈”(èr)。古代祭祀时杀牲取血涂在器物上。《周礼·夏官·小子》:“掌~于社稷,祈于五祀。” 通“咡”(èr)。蚕吐丝。《淮南子·天文》:“鲸鱼死而彗星出,蚕~丝而商弦绝。”(《览冥》作“咡”。) ~笔~珰~貂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