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記jì字级:一部首:讠笔画:5结构:左右 记住。《尚书·益稷》:“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之。”(时:善。挞以记之:鞭挞使之记住过错。)《庄子·山木》:“阳子曰:‘弟子~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自贤:自以为贤。) 记载,记述。《韩非子·内储说上》:“鲁哀公问于仲尼曰:‘《春秋》之~曰:“冬十二月霣霜不杀菽。”何为~此?’”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余作文以~之。” 古代文献,书籍。《墨子·非命下》:“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庄子·天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一:指道。) 特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礼记》等。《汉书·儒林传》:“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 一种记叙性文体。如陶潜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吴讷《文章辩体序题·记》:“~者,记事之文也。” 类似文告的一种公文。《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文:田文,即孟尝君。责:债。)《后汉书·彭宠传》:“昏夜后,解宠手,令作~告城门将军。” 书信,劄子。《后汉书·班固传》:“时固始弱冠,奏~说苍曰:‘……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期于总览贤才,收集明智,为国得人,以宁本朝。’……苍纳之。”(苍:人名,东平王苍。奏:上,献。) 印章。《后汉书·王龚传》:“蕃性气高明,初到,龚不即召见之,乃留~谢病去。” ~府~注读~籍~牋~史~手~书~疏~载~劄~札~注~书~翩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