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诗文 |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 |
释义 |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注释】 始:起初。 臣:庖丁自称。 解牛:肢解牛。 未尝见全牛:见到的不再是整个的牛了。 以神遇:用精神去感触。指对牛体结构了然于心。以,用。 官知:感官知觉。 神欲:指精神活动。 【赏析】 庄子借庖丁解牛19年不伤刀的寓言故事,解析“养生”的道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运刀自如,技艺娴熟,动作协调潇洒,瞬间骨肉分离。骨肉分离的声音、刀运行的节奏,轻重有致,起伏相间,声音优美,合于桑林之舞。文惠君看了,叹为观止。庖丁解释说: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意思是:我开始解牛时,看见的是一只整牛;三年之后,看到的不再是整牛,而是牛的筋腱骨节。而现在,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神与牛接触,感觉器官停止了活动,只有心神在自由运行。 庖丁解牛之初,看见的是一只全牛,三年之后,对牛体结构,筋骨间隙,关节之间的窍穴了如指掌,不再把牛视为一个整体了。这个时候,他是凭内在精神去体验牛体,顺应自然,择隙而进,劈向筋肉间隙,导向骨节空处,按照牛体自然结构解牛。庄子认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深谙“道”的原因,并由此说明求于“道”而精于“技”的道理。 庄子认为,“技”与“道”相通,但“道”高于“技”,“技”从属于“道”;只有“技”合于“道”,技艺才可以纯精。“道”的本质在于自然无为,“技”的至善亦在于自然无为。只有“以天合天”(《庄子·达生》),以人的内在自然去合外在自然,才能够达到“技”的最高境界。庖丁就是因为由“技”进于“道”,才成为了解牛中的佼佼者。 庄子以此喻养生之道,他强调养生方法就是:“顺乎天理”、“因其自然”、物我合一。 后来,“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成为成语,比喻纷繁复杂的事物,只要认识了它的内在规律,处理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
随便看 |
|
高三复习网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