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诗句出处:《出塞即事二首》;是唐朝诗人顾非熊的作品。
碛中风度犬羊膻。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无限城池非汉界,
几多人物在胡乡。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注释】:
回:
①旋转;曲折环绕。《左传·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郑东北。”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引申为掉转方向,掉头。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引申为改变。《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复原状。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郁离子·九难》:“灵药千名,神农所尝,起死回生,旋阴斡阳。”引申为回复。《梦溪笔谈· 人事二》:“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③不正直;邪僻。《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论衡·变虚》:“若德回乱,民将流亡。”又为偏私,袒护。《国语·晋语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于富也。”④避让;忌讳。《新序·杂事一》:“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后汉书·左雄传》:“(左雄)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⑤量词。晏几道《鹧鸪天》:“几回魂梦与君同。”望:
①远望。《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辙:车辙。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亲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声望;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④有声望的人或物。《左传·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国之望也。”⑤怨恨;责怪。《新唐书·刘汉宏传》:“汉宏恨赏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书·舜典》:“望于山川。”⑦农历每月十五。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阳”。仰视;远视。《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若:海神名。)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风光:
①风景,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不与四时同。”②韵致,风采。元稹《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我独知。”③雨后日出时,草木被风吹拂的闪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草际浮。”④荣耀,体面。《红楼梦》回一百一十:“将来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光:
①光亮;光辉。《墨子·尚贤中》:“若日之光,若月之明。”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亮;光明。《楚辞·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③光采;风采。《庄子·盗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也指华美。《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④光荣;荣耀。《汉书·礼乐志》:“下民之乐,子孙保光。”司马迁《报任安书》:“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⑤时光;光阴。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青轩:官员坐的有青绸障蔽的车。)⑥景物;景色。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⑦发扬光大。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⑧光滑。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jué),刮垢磨光。”(抉:挑出,剔出。)⑨指礼乐文物。《周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成:
①完成;实现。李斯《谏逐客书》:“使秦成帝业。”②帮助实现;成全。《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③成为;变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èi)成帷,挥汗成雨。”(闾:里巷。袂:袖子。帷:帷幕。)④成果;成就。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蕴:蓄。)⑤成长;成熟。《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养以成。”⑥和解;交好。《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史记·张仪列传》:“哀王于是倍从(zòng)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倍:违背。从:指合纵。仪:人名。)⑦已定的;定型的;现成的。《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论》:“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咸:都。革:改变。)⑧层;重(chóng)。《史记·李斯列传》:“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吕氏春秋·音初》:“为九成之台。”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汉书·刑法志》:“成方十里。”异:
①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②不同的;不同。《韩非子·五蠹》:“世异则事异。”(世:时代。事:指国家政治和社会情况。)③奇特;与众不同。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④奇怪;惊奇。陶潜《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⑤其他;别的。《礼记·曲礼下》:“不有异事,必有异虑。”异域:
①境外,外国。王维《送晁监还日本》:“别离方~~,音信若为通。”②指相隔的两地。宋之问《早发大庾岭》:“兄弟远沦居,妻子成~~。”③异乡,他乡。《楚辞·九章·抽思》:“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域:
①邦国;封邑。《诗经·商颂·玄鸟》:“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汉书 · 韦玄成传》:“以保尔域。”②地域;一定的地区。李康《运命论》:“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应聘:指孔子接受聘问。获:得到。驱骤:驱逐奔驰。蛮夏:蛮夷与华夏。泛指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③坟地。《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棘,蔹蔓于域。”(蔹liǎn:多年生草本植物。蔓:蔓延。)④划分区域居住。《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凭借;依靠。)能:
①能力;才能。《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②有能力;有才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③能够;胜任。《论语·先进》:“非曰能之,愿学焉。”④擅长;善于。蔡元培《图画》:“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书:书法。)⑤和睦,亲善。《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令尹之不能,尔所知也。”⑥如此;这般。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忍心。)⑦及,达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⑧副词。约同“乃”、“于是”。《管子·权修》:“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⑨通“耐”。忍耐,禁得起。《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水:指鱼鳖囧鹜等。)献:
①祭祀宗庙所用之犬。②献祭。《礼记 · 礼器》:“ 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质:质朴;简略。文:文饰。察:明。神:指先祖。)③进献;奉献。《周礼·夏官·罗氏》:“献鸠以养国老。”④主人向客人敬酒。《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⑤呈露;呈现。《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羞者献体改服于门外。”⑥贤人。《尚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计:
①算账;计算。《庄子·庚桑楚》:“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②账簿。《汉书·武帝纪》:“受计于甘泉。”(甘泉:地名。)③盘算;谋划。《盐铁论·论诽》:“好须臾之说,不计其后。”④计议;商量。《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⑤计划;策略。《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李斯《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复:
①返回;回归。《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复。”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②恢复。《吕氏春秋·慎大》:“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③报复。《孟子·滕文公下》:“为匹夫匹妇复仇也。”④回报;回复。《孟子·梁惠王上》:“有复于王者曰。”⑤副词。再;又。曹植《送应氏》:“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⑥免除赋税徭役。《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裁什一之税,复三日之役。”河:
①黄河的专称。《尚书·禹贡》:“浮于济(jǐ)漯(tà),达于河。”(济、漯:都是水名。)《世说新语· 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②河流的通称。陆游《十一月一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披甲的战马。)《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信著金石,义盖山河。”③指银河;天河。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上一篇:遥心犹送雁,归梦不离船。
- 下一篇: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 余光中,将rock翻译成“摇滚”的第一人
- 余勇可贾
- 余勇可贾
- 余勇可贾
- 余华 世事如烟
- 余参政东藩日,与年友张督粮临碧在座,余以朱判封,笔浓字大,临碧曰:“可惜!可惜!”余擎笔举手曰:“年兄此一念,天下受其福矣。”判笔一字,所费丝毫朱耳,积日积岁,省费不知几万倍。充用朱之心,万事皆然。天下各衙门积日积岁,省费又不知几万倍。且心不侈然自放,足以养德;财不侈然
- 余味
- 余固和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 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 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 余居官有六自:簿赋均徭先令自审,均地先令自丈,未完令其自限,纸赎令其自催,干证催词讼令其自拘,干证拘小事令其自处。乡约亦往往行得去,官逸而事亦理,久之可省刑罚。当今天下之民,极苦官之繁苛,一与宽仁,其应如响。
- 余干旅舍
-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 余年知几何,佳月岂屡逢。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 余有责善之友,既别两月矣,见而问之曰:“近不闻仆有过?”友曰:“子无过。”余曰:“此吾之大过也。有过之过小,无过之过大。何者?拒谏自矜而人不敢言,饰非掩恶而人不能知,过有大于此者乎?使余即圣人也则可,余非圣人而人谓无过,余其大过哉!”
- 余本岩栖客,悠哉慕玉京。
-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
- 余杭形胜
- 余 温
- 余玠计除王夔,以防养虎为患
- 余甚爱万籁无声萧然一室之趣。或曰:无乃太寂灭乎?曰:无边风月自在。
- 恰好
- 恰如
- 恰如其分
- 恰巧
- 恰当
- 恰恰
- 恳
- 恳切
- 恳托
- 恳挚
- 杀幼虫剂(杀蠋剂)
- 杀成一团
- 杀戒
- 杀手
- 杀敌
- 杀敌致果
- 杀气腾腾
- 杀烈癣药膏
-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 杀狗劝夫
- 2024郑州财经学院录取分数线:浙江最低477分
- 2024广州工商学院录取分数线:浙江最低457分
- 云南525分能上什么大学?附2025年可以报考的大学名单
- 白城师范学院好不好?附白城师范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
- 2024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浙江最低282分
- 2024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浙江最低460分
- 云南524分能上什么大学?附2025年可以报考的大学名单
- 2024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录取分数线:浙江最低328分
- 新疆警察学院好不好?附新疆警察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
- 云南523分能上什么大学?附2025年可以报考的大学名单
- 含章
- 含类
- 含糊
- 含胡
- 含荑
- 含葩
- 含蓄
- 含識
- 含识
- 含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