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
释义

《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

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惠王之前[2],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3]。”

仪曰:“亲魏善楚[4],下兵三川[5],塞什谷之口[6],当屯留之道[7],魏绝南阳[8],楚临南郑[9],秦攻新城、宜阳[10],以临二周之郊[11],诛周王之罪[12],侵楚、魏之地[13]。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14]。据九鼎,案图籍[15],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16],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17],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18],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19],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20]。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21],有桀、纣之乱[22]。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23],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24],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25],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26],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27],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28]:周,天下之宗室也[29];齐,韩之与国也[30]。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31],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32]。”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33],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34]。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段意】 写张仪同司马错于秦惠王前论争伐韩、伐蜀之利弊。张仪力主伐韩,以为伐韩可成王业,而伐蜀不足以成就霸名。司马错针锋相对,以为秦国的扩展方向在蜀不在韩,力主伐蜀,以为伐蜀可名实双收,又有禁暴止乱之美名;而伐韩劫天子,不利不义,自陷孤立。秦惠王以司马错之论为是,遂起兵伐蜀而灭之。

字数:939
随便看

 

高三复习网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02-2024 zjsgf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