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诗文 | 《五年了!!!——纪念我们惨痛的九月,并致故乡的善忍的朋友们》 |
释义 | 《五年了!!!——纪念我们惨痛的九月,并致故乡的善忍的朋友们》在我这颗飘零的心叶上,我还可以搜查出残失了的诗句: (1936年《中流》第1卷第2期) 赏析这是罗烽为纪念“九·一八”五周年写的一篇随笔。五年前作者的诗句曾描绘了这场民族惨剧。日本军国主义者铁蹄践踏东三省,血染了作者的家乡浑河畔。更可悲的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听任日本军国主义者挥剑屠杀东北同胞。五年后回顾往事感慨殊多。但作者集中抨击的是民族性格中“善忍”的劣根性。 在强暴的侵略面前,有两种忍。一种是不反抗、不斗争,固守温文尔雅之风。至多是“痛心疾首”和“正义的期待”,相信古人的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忍受,屈从,被动挨打,被动接受屠杀,或合上眼求饶。对于敢于抗争的人,他们竟视为“盲动的蠢驴”,如果实在忍不住了,就设法逃避,想找个生活安定好住的地方。这种“忍”中,包含了十足的卑怯哲学。事实上换回的是灾星降落、血溅原野。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忍:如作者那样,面对侵略者的凶残杀戮,忍悲忍痛,但不幻想,不等待,只坚信“不自由,毋宁死”,在苦难中跋涉,在血泊中斗争。1934年6月作者身陷囹圄时,能大义凛然,保持节操(绝不像出卖罗烽的叛徒那样一身软骨头)。斗争者并非不要安定的生活,但是形势的发展是:“全世界的人类正为‘安定’溅着血花,全世界的人类为争夺‘安定’而疯狂了!”这就是说,安定靠斗争赢得,而不是靠跪着求来。不斗争而幻想“安定”,只有投降、忍受宰割。作者所揭示的两种忍,一种是懦弱者的忍,换回的是死亡和更多的不自由;一种是斗争者的忍,换回的是最后的自由,真正的安定,当然可能有牺牲,但是“宁死长剑下,毋求苟生胡马牵!” 作者对“忍”的分析解剖,注重批评卑怯软弱的民族心理,他还称善忍者为“朋友”(这里并不包括一些民族败类),对他们大声呼喊,为的是令其惊醒,并不把他们视为敌人。但话说得很重,字里行间充溢着失去故土的东北作家的民族危机意识,以及无比的悲愤和激昂,激荡着作者一腔爱国热情。 |
随便看 |
|
高三复习网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