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诗文 | 《远游》 |
释义 | 《远游》悲余性之不可改兮, 悲叹我的本性不可改变, 屡惩艾而不移。① 屡次吸取教训坚定不移。 服觉晧以殊俗兮,② 服饰十分鲜艳与众不同, 貌揭揭以巍巍。③ 形象高高大大顶天立地。 譬若王侨之乘云兮, 我象仙人王侨驾雾乘云, 载赤霄而凌太清。④ 乘着红色云气飞升天庭。 欲与天地参寿兮,⑤ 我的寿命能象天地久长, 与日月而比荣。 我的光荣就如太阳月亮。 登昆仑而北首兮,⑥ 登上昆仑高山向北而坐, 悉灵圉而来谒。⑦ 天上全部仙人都来拜望。 选鬼神于太阴兮,⑧ 我从太阴气中选择鬼神, 登阊阖于玄阙。⑨ 和我登上天门进入殿堂。 回朕车俾西引兮, 扭转我的车马奔向西方, 褰虹旗于玉门。⑩ 举起虹旗直驱玉门山上。 驰六龙于三危兮,(11) 乘驾六龙奔驰三危山顶, 朝西灵于九滨。(12) 召西方之神到九曲水滨。 结余轸于西山兮,(13) 旋转我的车子向着西山, 横飞谷以南征。(14) 横渡飞泉山谷又向南行。 绝都广以直指兮,(15) 穿过都广山野一直朝前, 历祝融于朱冥。(16) 会见祝融海神经过朱冥。 枉玉衡于炎火兮,(17) 回转我的玉车穿过炎火, 委两馆于咸唐。(18) 我两次曲意在咸池暂停。 贯澒濛以东朅兮,(19) 贯穿鸿蒙之气向东离去, 维六龙于扶桑。 六条飞龙系在扶桑树上。 周流览于四海兮, 我要周行各地观察天下, 志升降以高驰。 并想上上下下奔驰各方。 征九神于回极兮,(20) 召九天之神在天中会见, 建虹采以招指。(21) 高举彩虹大旗指挥四方。 驾鸾凤以上游兮, 乘驾鸾鸟凤凰向上游荡, 从玄鹤与鹪明。(22) 率领玄鹤鹪明紧跟身旁。 孔鸟飞而送迎兮, 孔雀上下飞舞迎来送往, 腾群鹤于瑶光。(23) 仙鹤成群飞腾经过瑶光。 排帝宫与罗囿兮,(24) 排开天帝之宫进入天苑, 升县圃以眩灭。(25) 登上悬圃仙山心明眼亮。 结琼枝以杂佩兮, 系结美玉枝条参杂玉佩, 立长庚以继日。 升起长庚明星接替太阳。 凌惊雷以轶骇电兮,(26) 乘驾滚滚惊雷追逐闪电, 缀鬼谷于北辰。(27) 还把百鬼系在北极星上。 鞭风伯使先驱兮, 我又鞭策风伯开路向前, 囚灵玄于虞渊。(28) 并把玄帝之神囚禁虞渊。 遡高风以低徊兮,(29) 迎着高天大风徘徊游荡, 览周流于朔方。 我还观察各地游遍北方。 就颛顼而敶词兮, 我向圣帝颛顼倾诉痛苦, 考玄冥于空桑。(30) 考察玄冥之神来到空桑。 旋车逝于崇山兮,(31) 然后旋过车头驰往崇山, 奏虞舜于苍梧。 向虞舜进言来苍梧山旁。 济杨舟于会稽兮, 乘上杨木轻舟行至会稽, 就申胥于五湖。 请教伍子胥在五湖之上。 见南郢之流风兮, 看见楚国郢都流行风俗, 殒余躬于沅湘。 只能投身自沉沅水湘江。 望旧邦之黯黮兮,(32) 望见故国家乡昏暗不明, 时混浊其犹未央。 人世混乱污浊令人失望。 怀兰茝之芬芳兮, 怀抱兰花茝草散发芬香, 妒被离而折之。 众人嫉妒摧折分散四方。 张绛帷以襜襜兮,(33) 陈设深红幕布鲜艳美好, 风邑邑而蔽之。(34) 轻风细微柔弱被它阻挡。 日暾暾其西舍兮, 太阳炽盛明亮降落西方, 阳焱焱而复顾。(35) 阳光炎热势盛还想返上。 聊假日以须臾兮, 暂且趁此时光游戏片刻, 何骚骚而自故。(36) 心中忧愁如故始终难忘。 叹曰: 多么可叹啊: 譬彼蛟龙,乘浮云兮。 我好象乘云的深渊蛟龙, 泛淫澒溶,纷若雾兮。(37) 浮游层层浓云被雾迷蒙。 潺缓轇轕,(38) 蛟龙卷曲纵横如水流动, 雷动电发,驭高举兮。(39) 乘驾雷电迅速高飞天空。 升虚凌冥,(40) 蛟龙登上天界高远无涯, 沛浊浮清,入帝宫兮。 弃污秽浮清气进入帝宫。 摇翘奋羽,(41) 蛟龙摇头摆尾展开双翅, 驰风骋雨,游无穷兮。 驱使风雨遨游无穷太空。 (黄寿祺 梅桐生译) 【注】 人处在痛苦中,总想解脱,心情非常复杂。屈原不愿用同流合污来摆脱痛苦,一心要保持自己的高洁,自然会想离开楚国这个恶劣的环境,象古代仙人王侨那样乘云漫游。 屈原果真登上仙界昆仑,到玄阙,又历玉门、三危、九滨、西山、飞谷、都广、朱冥、炎火、咸池、扶桑、帝宫、罗囿、县圃、北辰、虞渊、空桑……他驱使或会见的有众仙、鬼神、六龙、西灵、祝融、九神、鸾凤、玄鹤、鹪明、孔鸟、群鹤、惊雷、骇电、轶电、风伯、灵玄、玄冥……诗为我们展现的是多么光怪陆离、瞬息万变的神话世界! 用如此长的篇幅,描绘如此瑰丽多彩的神话境界,在我国诗歌中是罕见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常常出现很多神话境界,有代表性的如《梦遊天姥吟留别》、《梁园吟》,但景象都不如这样神奇,这样壮丽——虽然李白的仙境要有诗意得多。大约是因刘向生活在汉代,去古未远,神话传说比后世丰富的缘故。 屈原从乘云驭气的空中远遊,又转向天南地北的人间远遊,他在北方会见了古代的帝王颛顼,向他诉说自己的遭遇,又到南方的苍梧向虞舜诉说自己的遭遇,又到五湖会见了先贤伍子胥。屈原本想通过与圣帝和古贤交谈,使自己的遭遇和痛苦能够得到理解和排遣,然而这个目的并没有达到。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无论到空中远遊,还是在人世远遊,都不过是一刹那的念头。他并不想真正逃避现实,并不想真正离开自己的祖国。刘向用这种游仙的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正是为了表现屈原对祖国的忠诚。这样,屈原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热爱自己的祖国,而楚王昏庸,奸佞当道,祖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想拯救自己的祖国,而自己正遭受流放,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屈原预感到楚国将被秦国吞灭,他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祖国受敌人的蹂躏。“殒余躬于沅湘兮”,他只有用沉江殉自己的祖国,殉自己的理想。 如前所述,通过展示奇特壮丽的神话境界来和楚国黑暗现实加以对比,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本诗的最大艺术特色。此外,在结构和语言方面,这首诗也有自己的长处。 诗结构严谨,既层次分明,而又浑然天成。诗从天上写到人间,从古代写到当代,空间时间跨度大,诗层次间不用过渡文字,全靠文意自然衔接。诗从“余性之不改”,用王侨乘云自喻,再转入写“登昆仑而北首兮”的避仙,水到渠成。写完遊仙,写“遡高风以低徊兮,览周流于朔方”,由仙界转而遊人间的北方,也是顺理成章的。又由人间的北写到南,由东写到西,由人间的遊览,转而写“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沅湘”,转而写楚国,更是天衣无缝。 诗在运用语言时,能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的语言。诗写遊仙,用一个动词加两个名词的句式为主 (如“驰六龙于三危兮”、“朝西灵于九滨”) ,其中一个名词又是地名,激越畅快,铿锵有力,以极快的节奏,展示一个一个的仙境,令人目不暇接。而写楚国,则用一个名词配上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句式,而且多用叠字、双声、叠韵,语气纡缓而低沉,很适于描写楚国的黑暗和屈原的哀怨。语言这样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高度才能和技巧。 |
随便看 |
|
高三复习网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