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诗文 | 《辛弃疾的生平》 |
释义 | 《辛弃疾的生平》辛弃疾是陆游同时代人,同样是爱国主义作家,处在南宋初期宋金对峙的局面,都抱着恢复中原的志愿,有一番抱负,而不能实现,以充满了爱国思想的文艺作品丰富了我们的文学遗产的。不过,陆游主要是诗人,辛弃疾的主要创作是词。辛弃疾是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在词的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三阶段:1171—1181,是南宋王朝重视辛弃疾的时期。 南宋统治者知道他有才能,开始重视他,同时也是利用他。辛弃疾这一时期历任司农寺主簿,滁州知府,仓部郎官,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浙西提点刑狱等。他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也做了些镇压人民的事。在江西提刑任上,“讨平”了茶商赖文政之“乱”,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也以平“盗贼”著名。辛弃疾的文武策略,原来是准备用在北伐中原的,这时被利用来作镇压人民的工具,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他说盗贼其实是被逼而起的人民。1179年在湖南转运副使任上,写了《论盗贼札子》给孝宗,明白地说:“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刬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谋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这里,辛弃疾提出了根本的症结在于政治上腐朽,所以,辛弃疾严厉镇压贪官污吏,但因此被弹劾,说他“杀人如草菅”。辛弃疾在地方官任上兴水利,办学校,放赈救济人民,而这些为朝廷所侧目,终被诽谤而罢职,退居江西。 第四阶段:1182—1207,闲居时期。 1182—1191年,他住在上饶,筑室于带湖旁。他归耕了,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他过着安闲的生活:“稼轩日向儿曹说,带湖买得新风月,头白早归来,种花花已开。”(《菩萨蛮》)身在农村,心系国家,但壮志难酬,他的《鹧鸪天》词就写出了这一时期的心境: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鬚。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后来,光宗即位,1192年,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翌年秋,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又被人奏劾落职,1196年徙居铅山县瓜山之下。辛弃疾六十四岁时,韩侂胄当国,他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六十六岁时,他知镇江府。眺望长江,回想他二十三岁时从扬州渡江归宋,已经四十三年了,他写道: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近七十,壮心犹在!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代表作,它对了解词人一生事迹,对于了解他的词是很有帮助的。 1207年辛弃疾告老还铅山,八月得疾,九月初十卒。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
随便看 |
|
高三复习网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