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闺里,山枕上,始应知。”诗句出处:《献衷心》;是唐朝诗人顾夐的作品。
想昔年欢笑,恨今日分离。银釭背,铜漏永,阻佳期。
小炉烟细,虚阁帘垂。几多心事,暗地思惟。被娇娥牵
役,
魂梦如痴。金闺里,山枕上,始应知。
【注释】:
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闺:
①上圆下方的小门。《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趋:快走。)②内室。《新语·慎微》:“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夫:句首助词。)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特指女子住的内室,闺房。沈佺期《杂诗》:“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里:
①古时乡村居民聚居的地方;村落。《孟子·尽心上》:“制其田里,教之树畜。”②故乡;家乡。江 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③古代的居民组织。其编制以二十五家或五十家或百家为一里。《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④里巷;里弄。《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⑤长度单位。市制五百米为一里。李白《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枕:
①枕头。《战国策·齐策四》:“三窟已就,君姑枕为乐矣。”②以头枕物。《晋书·刘琨传》:“枕戈待旦。”③临近;靠近。《汉书·严助传》:“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上:
(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始:
①开头;指事情的开端。《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当初。与“今”相对。《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③首先。与“后”相对。韩愈《赠张童子序》:“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若:或者。)④副词。1.刚刚;方才。《吕氏春秋·别类》:“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曾(céng)。与“未”连用。《淮南子·俶真》:“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知:
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上一篇: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 下一篇:西川父老贺子孙,从兹始是中华人。
- 今忆见此时,添悲览止足。
- 今我不量力,举心欲攀援。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 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 今我尚贫贱,徒为尔知音。
- 今我神泉宫,独在骊山陬。
- 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
- 今教童子,……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
- 今文学派之说
- 今文经学
- 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
-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
-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 今日严夫子,哀命不哀时。
- 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 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明也;今岁之寒暑,非用昔日之气也……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
- 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 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 今日做贼头 王仁裕 陶穀
- 今日删书客,凄惶君诅知。
- 今日到来何物在,碧烟和雨锁寒林。
- 密切
- 密匝匝
- 密友
- 密召
- 密告
- 密商
- 密实
- 密室
- 密密丛丛
- 密密匝匝
- 增产节约计划
- 增产节约运动
- 增值
- 增值税
- 增刊
- 增加
- 增加开支
- 增加盈利
- 增加重量
- 增加销售额
- 2024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录取分数线:山东最低455分
- 2024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重庆考生2025填报参考
- 2024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四川考生2025填报参考
- 2024郑州财经学院录取分数线:山东最低448分
-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近三年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2024广州工商学院录取分数线:山东最低444分
-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2024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重庆考生2025填报参考
- 2024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山东最低445分
- 2024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四川考生2025填报参考
- 𣨗
- 晳
- 惁
- 𨋦
- 䙵
- 㱤
- 晰
- 睎
- 稀
- 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