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往岁
1士人
2,多尚
3对偶为文
4。穆修、张景
5辈始为平文
6,当时谓之“古文”
7。穆、张尝
8同造朝
9,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
10,适见
11有奔马践
12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13。穆修曰:“马逸
14,有黄犬遇蹄而毙
15。”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
16,二人之语皆拙涩
17,当时已谓之工
18,传之至今。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1.往岁:过去的年代。
2.士人:即为官的文人。
3.尚:崇尚。
4.对偶为文:指骈体文。
5.穆修、张景:均为人名,都是宋初散文家。
6.平文:散文。
7.古文:指先秦期的古代散文,这里与骈文是对立的。
8.尝:曾经。
9.造朝:即上朝。
10.方论文次:正在谈论文章的时候。
11.适见:正好看见。
12.践:踩。
13.工拙:精优粗劣。
14.逸:脱缰而快跑。
15.毙:死。
16.时文体新变:指又开始提倡的古文体。
17.拙涩:呆板生硬。
18.工:工整,精致。
释义
过去的读书人,大多崇尚骈体文。到了穆修、张景这一代开始做散文,当时称做“古文”。穆修、张景曾一同出门,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上朝。他们在议论文章的时候,刚好看见有一匹疾驰的马踩死了一条狗,两个人各自记录这件事来比较(文字的)精粗优劣。穆修说:“马脱缰而奔,有一条黄狗被疾驰的马蹄踩死。”张景说:“有一条狗死在奔马的蹄下。”当时刚刚提倡写散文,两个人的文句都生硬呆板,但在当时人们都已称其精致,并一直流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