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诗文 | 《江》 |
释义 | 《江》木船已经停在滩边。江滩上尽是细沙和一堆堆岩石。我们把她的简单的行李放在这里时,大家还是尽量说些话。 (1947年1月14日上海《大公报》) 这篇短文记述一位女同学在摆脱封建家庭及其丈夫的羁绊走向解放区时与同学别离的一个场面。事情发生于1943年夏天左右,当时的高等学校一般都迁到山区;文中这位女同学的学校前面有一条江。 1979年9月23日,作者记。 赏析这是一篇记“送别”的小品文。如作者在附记中所说,记述的是1943年夏天左右,一位女同学在摆脱封建家庭及其丈夫的羁绊走向解放区时与同学离别的一个场面。 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凝重而又阔远的境界。 一般地说,诗讲究意境的营造。物我合一,尔后意境出。有的小品文也讲究意境的营造。当所记事物浸润着作者浓重感情,并构成一种独特的画面,呈现一种特定情调,在这种情况下,小品文的意境即凸现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之中。 本文题目为“江”,这无疑包含着作者的匠心。江边送别,本身就是一幅画。开头的几个段落带有交代事件来龙去脉性质。从“我从追忆中醒过来”以上部分,描述或追忆女同学逃离丈夫的纠缠,决心“投入那个为全人民解放的团体里”的斗争过程,以及所面临的艰险情境。这部分文字虽然重要却并未构成一种画面,只能看成是构成画面的准备。从“江是曲折的”以下部分,作者把“江”以及江上行人、江边送别的“我们”融为一体,画面就构成了。 这个画面是不断推移变化的:先是写女同学所乘木船“隐在那道嘒崖后面的江流中去”,只听得见江面上传来浪打向礁岩的响声,人却漂向远方。岸上送别的人们(特别是老教授)缄口不语,在凝重中隐伏着焦虑、不安和祝愿。然后,作者换一个角度,写江岸上“丛生高茎的芦苇”,芦叶呈焦褐色,密密连接着,遮住人们投向江面的视线。因为遮住了“我”的视线,只能隐隐听“江的激怒的吼声”,这给画面添了几分悲壮,女同学奔赴理想的内蕴渐次呈现。也因为遮住了“我”的视线,才返诸内心,借助想象,仿佛看见船在曲折江流中平稳前进。这又给画面中远行的人添了几分执着和坚定,预示着她未来广阔而光明的前景。 大江、礁石、江岸芦苇、远行之人和送别的“我们”——这许多场景、人、物,艺术地加以整合并从不同角度给以观照,构成多变而又互相联系的画幅,传递出作者惆怅而辽远的思绪。 语调的平缓,语言的简洁和含蓄,追忆和想象的铺展,以及对老教授无言而沉重的神情的强调,都加浓了凝重而邈远的情绪色彩。 意境的营造使本文具有诗的韵味。 |
随便看 |
|
高三复习网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