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致”。按:一曰通“使”,亦可备一说。
《左传》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无日矣。”又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左传》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无日矣。”又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 上一篇:滋(二)
- 下一篇:溲
网站首页 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词汇 高考汉语字词 高考文言文 古诗文阅读 旧版资料
诗文 | 滋 |
释义 | 滋(三) 通“致”。按:一曰通“使”,亦可备一说。 《左传》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无日矣。”又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
随便看 |
|
高三复习网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