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诗句出处:《怀武昌栖一二首》;是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
病愈囊空后,神清木落初。只因烽火起,书札自兹疏。
清风江上月,霜洒月中砧。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
寂寥从鬼出,苍翠到门深。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
【注释】:
惟:
①思考。《诗经·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尚书·康诰》:“惟文王之敬忌。”(敬忌:敬德忌刑。)②副词。只;只有。《左传·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③连词。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同”。《尚书·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2. 表示让步关系。虽然。《史记·淮阴侯列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④介词。以;由于。《尚书·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丕:大。厥:其。)⑤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双:
①两个;一对;成双的。《三国志·吴书·吴主权》:“权投以双戟。”②偶。与“单”相对。《宋史·礼志十九》:“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只:单。视事:办理公事。坐:指坐堂办公。)③匹敌。《史记·淮阴侯列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寺:
(一)①古代中央官署名。《旧唐书·职官志一》:“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②泛指官署。《后汉书·刘般传》:“时五校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校:校尉。)③佛教庙宇。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世说新语·排调》:“何次道往瓦官寺礼拜甚勤。”④某些宗教礼拜、讲经的处所。《明史·西域传四·天方》:“有礼拜寺,月初生,其王及臣民咸拜天。” (二)shì 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通指宦官。《诗经·大雅·瞻印(仰)》:“时维妇寺。”[寺人]1.古代宫中小臣。《周礼·天官·序官》:“寺人,王之正内五人。”(内:宫室。)2.宦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惠墙伊戾:人名。)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独:
①单一;单独。《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后汉书·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②独自。苏轼《石钟山记》:“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③没有子孙的老人。《礼记·礼运》:“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④独特;特异;与众不同之处。《论衡·实知》:“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⑤专断;独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独。”(闇:同“暗”。)⑥副词。1. 相当于“只”、“仅仅”。张溥《五人墓碑记》:“独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夫]1. 独身男子。2. 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去:
(一)①离开。《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②距离。《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③失去;失掉。孟云卿《悲哉行》:“孤儿去慈亲,远客丧主人。”周亮工《书影》卷一:“郡县守巡各至,问所失,吏部曰:‘吾家无一物,独去破毡具一床耳。’”④除去;舍弃;丢弃。《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韩愈《与孟尚书书》:“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⑤婉称去世;死亡。古诗《孤儿行》:“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⑥往;到。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⑦过去的;从前的。《新语·至德》:“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⑧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啊”、“了”。白居易《盐商妇》:“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绿鬟:比喻女子乌黑的发髻。)⑨去声。汉语四声之一。⑩往;到……去。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卿可去成婚。”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11)通“驱”。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三去之馀,获其雄狐。” (二)jǔ 收藏。《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纺线搓绳量了城墙的高度然后收藏起来。)《史记·周本纪》:“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漦lí:涎沫。椟dú:放在木匣中。)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弆”。寻:
①[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②[动]寻找。陶渊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向所志。”③[动]重温。《公羊传·成公三年》:“聘而言盟者,~旧盟也。”④[动]用,使用。刘向《说苑·敬慎》:“青青不伐,将~斧柯。”⑤[副]不久。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⑥[寻常] 1.[量]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寻常”指不长,或不宽。《韩非子·五蠹》:“布帛~~,庸人不释。”2. [形]普通,一般。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上一篇:守阍仙婢相倚睡,偷摘蟠桃几倒地。
- 下一篇:释手复在手,古意深复深。
-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
-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 人之有礼, 犹鱼之有水矣。
- 人之有过, 辄面折之, 而退无后言。
- 人之材有小大,而志有远近也。
-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 人之犯小过,愧怍悔恨如犯大恶,夫然后能改过。“无伤”二字,修己之大戒也。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 人之生,其犹水也,水凝而为冰,气积而为人。冰极一冬而释,人竟百岁而死,人可令不死,冰可令不释乎?
- 人之病在乎好谈其所长, 长于功名者, 动辄夸功名; 长于文章者, 动辄夸文章; 长于游历者, 动辄夸其所见山川之胜; 长于刑名者, 动辄夸其谳狱之情。此皆露其所长, 而不能养其所长者也。惟智者不言其所长, 故能保其长。
-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大。
- 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 或虚劣而软弱。充实坚强, 基年寿; 虚劣软弱, 失弃其身。天地生物, 物有不遂; 父母生子, 子有不就, 物有为实, 枯死而堕; 人有为儿, 夭命而伤。使实不枯, 亦至满岁; 使儿不伤, 亦至百年, 然为实、儿而死枯者, 禀气薄, 则虽形体完,
-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 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劳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是故面气者, 人之华也, 而五藏者, 人之精也。夫面气能专于五藏而不外越, 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腹充而嗜欲省, 则耳目清, 听视达矣。耳目清, 听视达,谓之明, 五藏能属于心而无乖, 则志胜而行不僻矣。志胜而行
- 人之能以翰墨辞艺行名于当时者,未尝不成于艰穷而败于逸乐。
- 人之行莫大于孝。
- 人之行莫大于孝。
- 人之资质有高下, 工夫有生熟, 学问有深浅, 不可概以此语之。
-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
- 壮
- 壮丁
- 壮丽
- 壮举
- 壮健
- 壮士
- 壮士断腕
- 壮大
- 壮威
- 壮实
- dresser
- dressing
- dressing bag (case)
- dressing-down
- dressing gown
- dressing room
- dressing station
- dressing table
- dressmaker
- dressmaking
- 2025年浙江海洋大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四轮评估结果)
- 2024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重庆录取最低分490
- 2024成都大学录取分数线,重庆录取最低分522
- 2025年华东理工大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四轮评估结果)
- 2024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重庆录取最低分356
- 2024锦州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重庆录取最低分533
- 2025年北京交通大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四轮评估结果)
- 2024保定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重庆录取最低分434
- 2024广西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重庆录取最低分488
- 2025年东北大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四轮评估结果)
- 寧壹
- 寧宇
- 寧帖
- 寧耐
- 寧馨
- 寨
- 審
- 審問
- 審定
- 審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