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东忽西
在对方的四周造成一种攻势,对方守东却攻西,守西又攻东,如此反复调动对方,使其精力消耗殆尽,轻而取之。
《水浒传》中有一情节,秦明率领官兵攻打清风山,剿灭梁山好汉的“安乐窝”。当秦明带领士兵上山时,只见西面山坡上锣声大作,从浓密的丛林中冲出一队打着红旗的喽啰兵。秦明毫不迟疑地率兵杀去。秦昭杀到了,锣也不响,红旗也不见了。正在这时,东边山上又锣声大作,出现了打红旗的喽啰兵。秦明又率官兵如狂风一般杀去。可他到了那边,锣又不鸣,红旗又不见了。如此反复多次,秦明气得牙齿乱咬,兵士累得精疲力尽,东山、西山锣声仍彼此起伏,掉头杀去,又是什么都没有。最后秦明被梁山好汉擒住。
忽东忽西和声东击西的区别在于: 前者在于消耗敌人的体力,后者重在“击”上。所以有人说忽东忽西和以逸待劳是冤家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