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节外生枝
枝节外又生出杈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岔生新问题。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如明暗黑白之相形,一举目而两得之。今乃以为节外生枝,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元·秦简夫《剪发待宾》二折:“俺那孩儿遥受着玉堂金马三学士,你便斗的俺那栋梁材节外生枝。”茅盾《生活之一页·一九四一的最后一天》:“这些日本人疑心最多,而且最会借口生事,也许会节外生枝,也要弄出麻烦。”亦作“节上生枝”。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