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忍辱含垢
垢:通“诟”,耻辱。忍受耻辱。《楚辞·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王逸注:“尤,过也;攘,除也;诟,耻也。言已所以能屈案心志,含忍罪过而不去者,欲以除去耻辱。”汉·班昭《女诫·卑弱》:“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亦作“忍耻含垢”。宋·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亦作”忍耻含羞”。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一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得忍耻含羞。”亦作“忍辱含羞”。《西游记》七二回:“只变做一个饿老鹰,雕了他的衣服。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头,蹲在水中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