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屋下架屋
比喻重复他人的所作所为而无所创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庾仲初作《扬州赋》成……人人竟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信然。”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三:“且自诩为虽创论而实定论,直床上安床,屋下架屋耳。”亦作“屋下盖屋”。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九:“[邵康节]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所谓陈言生活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