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尽善尽美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尽,达到极点。《韶》,舜时乐名;《武》,武王时乐名。谓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后以“尽善尽美”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晋书·王羲之传论》:“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韩愈《与崔群书》:“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老舍《茶馆》二幕:“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亦作“尽美尽善”。《史记·吴太伯世家》“德至矣哉,大矣”裴骃集解引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极于《韶》也,尽美尽善也。”《警世通言》卷一:“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老舍《四世同堂》四四:“他将在大家的面前,表演一回尽美尽善的老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