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子虚乌有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妊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子虚、乌有、亡是公:作者虚构的人物。后即用“子虚乌有”指虚构的、不存在的事情。《汉书·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茅盾《爱读的书》:“所以我们的‘兴趣’,有时会从现代转到古代,乃至子虚乌有的幻想的世界。我个人爱读的文学作品,就有不少是历史的和幻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