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东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广东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2016年以来,我国PPI降幅持续收窄,9月份实现4年半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对于PPI持续回升的态势,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①意味着投资回报率下降,压制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②释放经济回暖信号,对提振投资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③意味着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④反映出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积极效应。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某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一套能同时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市民生活和政府监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贯穿了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采摘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政府监管的各个环节。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①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③改善了生产和消费环境,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④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6年9月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G20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在讲话中,习主席提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①促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
②维护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
③有利于发挥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④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于2016年11月27日正式对外公布。《意见》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党和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的重大宣示、庄严承诺。党和国家重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
①说明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营改增之后,当前消费税已经迎来改革的窗口期,以纳税范围、征收环节、税率为核心的调整有望加速推进。近日有消息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品、高档消费品以及高档服务将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该项改革旨在
①引导消费方向,促进合理消费
②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环境保护
④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史记?礼书》)在中国,规矩是人生智慧,是道德传统,更是公序良俗。今天对于党员而言,讲干部规矩、守纪律就是要
①把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把内化于心的规矩外化于行,自觉践行党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时刻牢记这一根本政治规矩
④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党(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 党支部+能人+贫困户” 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精准扶贫( )
①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其立法过程堪称中国开门立法的典范。《慈善法(草案)》的酝酿起草过程中,全国人大多次召开研讨会,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邀请多方参与,得到民间的积极回应。《慈善法》开门立法旨在( )
A.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B.增强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形成现代慈善共识
C.弥补我国慈善领域基本法的空白,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D.提高我国慈善立法的科学性,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 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哲学角度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以下正确的是( )
①“二十四节气”是对古代社会生活的概括和总结
②“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二十四节气”彰显了中国人自然观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④“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下列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实践的归宿
B.追求真理性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圆圈式的循环活动
D.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
11.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这不只是作家或艺术家需要找寻的永恒,而且是我们﹣﹣哪怕最普、通的百姓群众,在讲述与追踪那些见证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故事时,不能遗弃的永恒。从历史中寻找永恒,是因为( )
①历史规律决定未来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
③未来是以对历史的否定为发展基础的
④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古人教诲我们要慎独、慎微、慎初,其实身处团队最难做到的还有“慎众”。有时候,在众人脚步的裹挟下,往往会在相互映衬的善恶含混中迷失自我。怎样“慎众”?永存善念,不为众人裹挟,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内心始终有盏“良知”的明灯。这表明( )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往往来自于多数人的意志
②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个人的内心
③正确价值观的坚守需要排除外界的不良干扰
④团队成员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对团队建设十分重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但是我国存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科技“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企业在当前用不上;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嗷嗷待哺”。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先进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
2016年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致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凤凰涅槃,加快新产业成长、化蛹成蝶。
材料二
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96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修订,主要破除了以下障碍:取消审批程序,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创新领域成果的落地转化;加强技术市场的建设,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2016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提出,要加大源头供给,促进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环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修订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14.阅读材料,和所下列要求。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验着国家的治理智慧。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许多城市缺乏统一的长远发展规划,有的虽有规划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往往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导致“今天建,明天拆”的乱象层出不穷,城市建设盲目扩延占有大量耕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等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
材料二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可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高楼大厦栉次鳞比。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城市管理者过分重“物的积累”、轻“人的发展”,重硬件建设、轻公共服务,重功能主题、轻文化责任,忽略了城市的非物质属性,割裂了人与城之间的情感。说到底,这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迷失,是城市发展思路的偏差。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推动城市发展必须注重城市的内在文化肌理,多一些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保留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文脉的延续性,让因地制宜成为遵循,让千姿百态成为追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城市病。
(2)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我们在推动城市发展应有的思路。
(3)某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主题拟开展宣传活动,请结合材料,为该活动拟定两条活动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精炼、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2017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考政治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2016年以来,我国PPI降幅持续收窄,9月份实现4年半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对于PPI持续回升的态势,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①意味着投资回报率下降,压制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②释放经济回暖信号,对提振投资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③意味着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④反映出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积极效应。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3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解答】①不合题意,PPI持续回升,意味着投资回报率升高,有利于激发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②符合题意,PPI持续回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投资回报率升高,会扩大投资,这是在释放经济回暖信号,对提振投资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③不合题意,PPI持续回升,即出厂价格指数上升,意味着生产成本下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
④符合题意,PPI持续回升可激发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增加产品的供应量,反映出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积极效应.
故选D
2.某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一套能同时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市民生活和政府监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贯穿了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采摘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政府监管的各个环节。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①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③改善了生产和消费环境,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④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8J: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主攻方向.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某县的具体做法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改善了生产和消费环境,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②错误,某县的具体做法并不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
④不符合题意,题意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无关;
故答案为A.
3.2016年9月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G20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在讲话中,习主席提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①促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
②维护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
③有利于发挥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④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91:经济全球化.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利于促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
②表述错误,经济全球化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安全;
③表述错误,“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于2016年11月27日正式对外公布。《意见》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党和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的重大宣示、庄严承诺。党和国家重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
①说明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8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考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③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④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2.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对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国家宏观调控应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必须以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前提,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③符合题意,党和国家重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④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无关;
故答案为C
5.在营改增之后,当前消费税已经迎来改革的窗口期,以纳税范围、征收环节、税率为核心的调整有望加速推进。近日有消息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品、高档消费品以及高档服务将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该项改革旨在
①引导消费方向,促进合理消费
②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环境保护
④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7V:税收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人的主要形式和工具.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品、高档消费品以及高档服务将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该项改革有利于引导消费方向,促进合理消费、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推动环境保护;
②不符合题意,该项不是消费税改革的目的;
④不符合题意,消费税改革并不能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
故答案为A.
6.“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史记?礼书》)在中国,规矩是人生智慧,是道德传统,更是公序良俗。今天对于党员而言,讲干部规矩、守纪律就是要
①把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把内化于心的规矩外化于行,自觉践行党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时刻牢记这一根本政治规矩
④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党(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BO: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指导思想;BP:党的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能力
①党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党的命运,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解答】①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③符合题意,今天对于党员而言,讲干部规矩、守纪律就是要把内化于心的规矩外化于行,自觉践行党的优良传统,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时刻牢记这一根本政治规矩;
④不合题意,“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与题意无关.
故选:B.
7.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 党支部+能人+贫困户” 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精准扶贫( )
①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BT: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分析】题目考查: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解答】①说法错误,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说法绝对,故排除
②不符合题意,精准扶贫与民族区域自治无关,故排除
③说法正确,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说明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各族人民共旱发展成果,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故入选
④说法正确,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说明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故入选
故选:D
8.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其立法过程堪称中国开门立法的典范。《慈善法(草案)》的酝酿起草过程中,全国人大多次召开研讨会,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邀请多方参与,得到民间的积极回应。《慈善法》开门立法旨在( )
A.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B.增强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形成现代慈善共识
C.弥补我国慈善领域基本法的空白,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D.提高我国慈善立法的科学性,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考点】AL:公民依法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公民依法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②从公民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解答】A说法错误,民主决策的渠道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社会听证制度四种,题干中属于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并没有拓宽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B说法错误,全国人大就立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属于增强社会公众在立法过程中的话语权,而非决策过程;
C说法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慈善法》公开立法并不会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D符合题意,《慈善法》开门立法,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邀请多方参与,汇集不同的意见,可以提高我国慈善立法的科学性,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故本题选D.
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 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哲学角度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以下正确的是( )
①“二十四节气”是对古代社会生活的概括和总结
②“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二十四节气”彰显了中国人自然观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④“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GJ: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GF: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本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解答】①说法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并不是对古代社会生活的概括和总结.
②符合题意,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也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在不断实践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根据实践情况总结出来的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利用,彰显了中国人自然观的独特性和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④说法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人们对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人们对自然界固有联系的一种认识,而不是人们所建立的具体联系.
故本题选B.
10.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下列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实践的归宿
B.追求真理性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圆圈式的循环活动
D.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
【考点】GP: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解答】A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说法错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活动;
D符合题意,“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体现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故本题选D.
11.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这不只是作家或艺术家需要找寻的永恒,而且是我们﹣﹣哪怕最普、通的百姓群众,在讲述与追踪那些见证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故事时,不能遗弃的永恒。从历史中寻找永恒,是因为( )
①历史规律决定未来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
③未来是以对历史的否定为发展基础的
④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HL:矛盾的普遍性原理;H5:联系的客观性.
【分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联系的客观性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指导意义: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又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解答】①说法错误,历史规律可以对未来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产生影响,但是无法决定未来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符合题意,题干中的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一些东西是存在于历史与未来中的,体现了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
③说法错误,题干强调从历史中找寻永恒,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未来并不是以对历史的否定为发展基础的,而是在对历史的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④符合题意,题干中从历史中寻找永恒,在讲述与追踪那些见证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故事时,不能遗弃的永恒,体现了历史和未来之间是存在客观联系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古人教诲我们要慎独、慎微、慎初,其实身处团队最难做到的还有“慎众”。有时候,在众人脚步的裹挟下,往往会在相互映衬的善恶含混中迷失自我。怎样“慎众”?永存善念,不为众人裹挟,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内心始终有盏“良知”的明灯。这表明( )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往往来自于多数人的意志
②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个人的内心
③正确价值观的坚守需要排除外界的不良干扰
④团队成员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对团队建设十分重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IM: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分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必须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
【解答】①表述错误,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来自于社会存在;
②表述错误,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个人的内心,认为要遵循个人内心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④符合题意,“在众人脚步的裹挟下,往往会在相互映衬的善恶含混中迷失自我.永存善念,不为众人裹挟,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内心始终有盏‘良知’的明灯”,才是“慎众”,体现了说明团队成员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对团队建设十分重要,民说明正确价值观的坚守需要排除外界的不良干扰.
故选D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但是我国存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科技“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企业在当前用不上;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嗷嗷待哺”。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先进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
2016年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致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凤凰涅槃,加快新产业成长、化蛹成蝶。
材料二
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96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修订,主要破除了以下障碍:取消审批程序,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创新领域成果的落地转化;加强技术市场的建设,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2016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提出,要加大源头供给,促进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环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修订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考点】8J:转变经济发展方式;75:按生产要素分配;BA: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S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分析】(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该题有两个问题,第一问属于意义类试题,通过审题,涉及的知识要素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影响、作用角度分析.第二问属于措施类试题,答题角度规定明确,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涉及的知识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财政作用、税收等,运用这些相关的知识列举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就可.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修订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该题属于为什么类试题,通过审题,可以看出,可以运用政治生活中的依法治国、全国人大的职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政府职能等知识从原因、意义角度阐释解答.
【解答】(1)
第一问
①可以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推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②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问
①健全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尊重知识、人才、创造;
②增加财政投入,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物质保障;
③对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2)
①修订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②全国人大对该法律进行修订,为促进科技转化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③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④国务院颁布实施规定,对法律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有利于贯彻执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14.阅读材料,和所下列要求。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验着国家的治理智慧。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许多城市缺乏统一的长远发展规划,有的虽有规划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往往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导致“今天建,明天拆”的乱象层出不穷,城市建设盲目扩延占有大量耕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等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
材料二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可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高楼大厦栉次鳞比。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城市管理者过分重“物的积累”、轻“人的发展”,重硬件建设、轻公共服务,重功能主题、轻文化责任,忽略了城市的非物质属性,割裂了人与城之间的情感。说到底,这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迷失,是城市发展思路的偏差。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推动城市发展必须注重城市的内在文化肌理,多一些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保留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文脉的延续性,让因地制宜成为遵循,让千姿百态成为追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城市病。
(2)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我们在推动城市发展应有的思路。
(3)某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主题拟开展宣传活动,请结合材料,为该活动拟定两条活动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精炼、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考点】B2:我国政府的职能;BA: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HM:矛盾的特殊性原理;HN: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城市病,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行为主体限定为:政府,解答时,考生可以从政府决策、政府职能、政府依法行政以及对政府权力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再结合材料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当前我们推动城市发展应有的思路,为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考生要结合材料从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等角度分析,最后再结合教材知识点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主题拟开展宣传活动拟定两条活动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考生需要结合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再运用简洁的语言作答即可.
【解答】(1)
①政府要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②规划要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城市建设;
③要切实履行职能,认真解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城市发展中应坚持全面的观点,注重自然与人文、物质和文化等的和谐统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城市发展中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自身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结合,城市发展应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把城市现代化与自身历史文化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3)答案示例:
延续文化基因,塑造城市精神;
历史与文化和奏,城市与梦想同行;
留住历史文脉,建设美好城市;
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等.
第1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