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小年现象 高考大小年形成的原因
是某些院校在历年招生录取中,报考人数(批次最低控制线上)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引起该校录取线较大幅度波动的趋势。社会风向,媒体舆论、招生计划人数变化、专业或者院校冷热、跟风填报都会产生大小年现象。
影响大年和小年的因素
最直观的就是报考人数,一般的规律就是一年高一年低,类似波峰波谷。比如去年是大年,大家看这个学校比同类学校分高那么多,今年报考这个学校的人自然就少了,就形成了小年,就是录取分数比同档次学校低。
除此之外,政策的变动也可能产生影响报考的情绪,从而影响学校的投档分数。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避“大”年,抓“小”年
“大小年”其实就是高校的录取位次(线差),在不同的年份呈现上下波动的现象,若把学校的历年录取线差连成一线,大多呈现“波浪”形态,不过波浪的高点(波峰)或者低点(波谷)之间的间隔并不一定规律,有的间隔一年,有的间隔两年或三年。其中,出现波峰的时候我们就称其为“大”年,出现波谷的年份就称为“小”年。
如2020年理科本科第一批录取时,宁波诺丁汉大学出现“小年”,调档分踩一本线529分;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2019年则出现“大年”。
“大小年”现象并不是今年“大年”,明年就一定是“小年”。除了“一大一小”,还易出现“两大一小”的现象,但这并非高校“大小年现象”的定律。推断一所高校的“大小年”走势不仅要观察高校最近3-5年的录取情况,还要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教育部要求部属院校增加西部地区招生指标的精神)、考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学校自身的历史变革(诸如扩招、高校更名、新增专业)、招生计划的变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